新育未来官方网站

AI梦想在淮滨实验小学绽放:一堂特别的人工智能启蒙课

5月28日,新育未来AI教师团队走进了淮滨县实验小学,为五年级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人工智能通识课”。

这是一次从“想象力”出发的科技启蒙,也是一次以“思辨力”落地的学习实践。

主讲教师Nancy老师以一段获得过麻省理工最佳AI视频生成奖的有趣AI短片拉开了课堂的序幕,随后抛出两个问题:

“你在短片中看到了哪些人工智能的内容?”
如果你可以使用AI,你希望它做什么?

孩子们在与同桌热烈交流后,纷纷举手发言:

“我想制造一个能治疗癌症的AI医生。”
“我想让AI造一艘飞船,带人类去另一个星球。”
“我想让AI把手机变成一台笔记本电脑。”

孩子们的想象天马行空,却也处处透露出他们对未来技术的朴素理解与关切。他们谈到家人、谈到医疗、谈到生活便利……他们看似稚嫩的语言里,其实藏着AI教育的真正意义:「让每一个普通人,哪怕是五年级的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并理解前沿科技

在轻松的互动后,Nancy老师带来了有趣的游戏—“谁更厉害:我还是AI?

“谁更会讲笑话?”Nancy老师问道。

孩子们纷纷举手:“我们”

 “那谁更懂朋友的心情呢?” 

“还是我们!”声音更加坚定。 

“可是,谁能记住更多人的名字?” 这时,教室里出现了片刻的犹豫和窃窃私语。

通过一个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孩子们开始在投票和讨论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原来AI和人类各有所长。AI能在瞬间记住成千上万个名字,能识别出照片里的每一张脸,甚至能写出工整的作文;但当谈到“谁能照顾小动物”“谁更懂朋友的心情”时,孩子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

课堂上笑声不断,但在每一次举手投票中,孩子们也在悄悄思考:「现阶段AI技术在哪些领域可以做的很好,哪些领域有局限?我们如何利用AI的长处来让自己成为更厉害的人?

这些看似简单的游戏,其实为孩子们埋下了思考的种子,让他们「全面理解现阶段AI的能力范围和边界」,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AI,播种梦想,长大后为推动AI技术发展、突破AI能力边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Nancy老师并没有让课程停留在轻松的游戏中。她告诉孩子们,就像任何强大的工具一样,AI也有它的”危险”一面

“AI有时候会撒谎。”Nancy老师说,“它可能会给你错误的信息,甚至制造假的图片和视频。”

孩子们睁大了眼睛,这似乎颠覆了他们对AI“无所不能”的认知。Nancy老师耐心地解释着深度伪造、算法偏见这些复杂的概念,用孩子们能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们:「即使是最先进的技术,也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判断和使用」。

她教给孩子们SIFT信息评估法,就像教他们过马路时要左右看一样,让他们学会在信息的海洋中安全”行走”。

课程的最后,Nancy老师展示了一些真实的AI工具。秘塔AI可以帮助阅读复杂的文献,即梦AI能够创造出精美的图像……

“AI可以是你的学习助手” Nancy老师说,“从帮你完成作业,到陪你一起思考问题,再到成为你个性化的学习伙伴。但记住,最重要的始终是你自己的思考。

也许,这才是AI教育「最有价值」的时刻。

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时代,每一个孩子的梦想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也许今天想要“制造治癌机器人”的孩子,明天真的会成为改变世界的科学家;也许今天想要“帮奶奶种地”的孩子,明天真的会用AI技术让农业变得更加智慧化。

这就是AI教育的力量——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梦想的点燃

作为本次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方,新育未来始终紧扣《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所提出的核心素养目标与实施路径,积极探索适配不同学段的AI启蒙方案。此次在淮滨县实验小学开展的课堂,正是对“知识—技能—思维—价值观”四位一体素养框架的真实演绎:课程以生活化问题启发想象力,以互动式体验锻炼思辨力,更通过真实工具应用引导学生理解AI的潜能与边界。这一教学设计,正契合《指南》中“项目式学习+多元评价+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

为了让更多学校能够系统引入AI教育资源,新育未来联合复旦大学智能融合教育实验室,基于一线实践反馈和前沿学术成果,打造覆盖课程资源、教师培训与学校支持的全链路解决方案,助力AI教育实现本土化、体系化落地。

我们相信:

每一个孩子都应「有机会与时代前沿技术对话」;
每一所学校都值得拥有「系统且可落地的AI教育支持」。

面向未来,新育未来将持续深入更多地区,携手教育者与实践者,共建可持续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