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4日至25日,首届中学生全球治理创新方案设计大赛(MSICGG)在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圆满落幕。大赛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联合发起,江苏昌明教育基金会(新教育基金会)支持举办,吸引来自全国160余所中学的230支队伍、680余名学生参赛。

这不仅是一场聚焦未来议题的青少年创新实践,也是一场人工智能教育理念的深度验证。作为本届大赛的技术支持单位,新育未来全程参与赛事的设计与机制建设,致力于通过系统化培训与专业技术支持,为学生搭建“AI素养+全球视野”双轨成长路径。大赛源起:青少年接棒YICGG,回应网络命运共同体时代命题YICGG由复旦大学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2007年联合发起,十七年来已吸引来自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的2904名青年参与,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全球治理赛事平台。MSICGG正是在YICGG的理念与机制基础上应运而生,旨在将全球治理教育前移到中学阶段。2025年,恰逢“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在这样一个时代交汇点上,本届MSICGG以“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责任、挑战与合作的新纪元”为主题,既是一次全球治理教育的青春响应,更是一场关于AI技术时代议题的思维演练。
在总决赛开幕式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发表主旨演讲。

他指出,人工智能与全球治理不仅是学术话题,更是时代命题,是国家战略与个体命运交织的重大课题。“今天的你们,也许尚不具备完整的治理知识体系,但这正是培养事业眼光、锻炼全球格局的最佳起点。”沈逸教授寄语青年,中学生阶段能参与全球治理议题的设计与讨论,是一代人的幸运,也是一代人的使命。
教育协同:从认知启蒙到方案打磨,新育未来构建AI素养成长路径
为引导参赛学生从理解AI技术到构建治理方案,新育未来设计了一套贯穿初赛、复赛到决赛的AI素养进阶培训体系。从基础AI知识引导到项目方案打磨,再到表达能力强化,我们以渐进式的教学路径,陪伴学生在思维深度与表达能力上不断成长。

在赛事启动初期,我们推出了面向学生的入门资料包与AI公益讲座,引导学生从真实世界出发,理解技术背后的治理逻辑,激发选题灵感与问题意识。
进入复赛后,公益讲座和培训内容更侧重于项目打磨与伦理判断,我们的导师团队围绕逻辑建构、可视化表达与案例分析,开展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结构清晰、逻辑自洽的实践方案。
决赛前夕,新育未来组织密集冲刺课程,围绕答辩技巧、表达呈现、团队协作等关键环节,开展个性化辅导,助力学生在现场表现中实现从“内容打磨”到“自信表达”的跃升。
整套培训体系注重AI知识的普及与应用,更强调跨学科问题建构、公共表达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提升,真正将“兴趣”转化为“成果”,引导学生完成由“认知”走向“实践”的关键跨越。
制度建设:为公平评价提供机制保障
除了课程支持,新育未来还以评选机制指导方的身份,深度参与赛事的制度设计与机制建设。我们围绕评审维度设置、评分标准制定与匿名评审流程等核心议题,提供专业建议,协助大赛构建起科学、公正、可执行性强的多元评价体系。
在公平性与规范性上精益求精,是我们对赛事质量的基本保障;而在鼓励多元表达与创新思维方面,我们同样坚持以开放与包容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负责任的技术视角回应真实世界问题。
教育理念:让AI成为思维工具,而非“答题工具”
新育未来始终认为:人工智能不仅是一种技术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社会参与方式。在各阶段培训中,我们持续引导学生将AI作为“赋能工具”来理解世界、参与讨论,而非只是完成比赛任务的“答题工具”。
在此次大赛中,涌现出一批兼具技术创新与全球视野的优秀方案,充分展现了青少年对公共议题的关注与回应能力,来自北京中学科技分校的团队提出“基于生成式AI增强学习社区的建构”方案,探索如何通过AI技术构建具有支持性与参与感的中学生学习空间,荣获初中组特等奖;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的团队设计了“AI游戏驱动青少年抑郁早期筛查系统”,用AI技术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斩获高中组特等奖;
项目横跨教育公平、文化传承、生态治理、心理健康、科技伦理等多个关键领域,学生们不再只是技术的使用者,更是青年治理方案的提出者。他们用行动证明:AI不仅可以被“理解”,更可以被“参与”和“塑造”,为全球治理注入青春力量。
多方认可:在AI与全球议题交汇处种下未来种子
本届MSICGG赛事恰逢“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在这一重要节点,新育未来也更加坚信:AI教育的真正意义,不止于传授技能,更在于培养面向未来的全球胜任力。我们相信,今天的青少年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但唯有引导他们成为技术的理解者、伦理的思考者与治理的参与者,他们才能真正走在AI时代的前沿。
在闭幕式上,多位领导对赛事给予高度评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潘伟杰表示:“全球治理的发展,离不开青年学子的加入。只有当年轻人真正参与其中,这个事业才有未来。”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校长薛磊指出:“希望同学们收获的不只是奖项,更是在全球舞台上提出中国方案的信心与责任感。”
作为新教育基金会“未来学校专项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育未来始终专注于青少年AI素养与全球治理意识的双重提升,已在新疆、湖南、河南、上海等地持续推动AI通识课程和教师培训项目,将“人工智能教育”真正落实在校园一线、课堂日常与教师成长之中。新教育未来学校专项基金负责人梁耀元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持续支持与项目培育,培养一批具备未来领导力与全球视野的青少年。”
面向未来:以赛事为引,以教育为本
MSICGG赛事不仅是对参赛学生创新能力的检验,也是一场面向未来教育场景的探索。在这场融合AI技术、全球议题与青少年表达的实践中,我们看到技术如何点燃思维、构建责任、连接世界。
新育未来将继续秉承“科技赋能教育,智慧引领未来”的理念,携手更多伙伴,在教育现场深耕细作,提供优质的AI教育资源与持续的技术支持,为青少年打造开放、前沿、有温度的成长路径。
我们坚信:
播种AI素养,是为青年点亮未来;
培育全球视野,是为世界培养未来。